相关图片(共5图)
详细内容
天然翡翠会区分品质的好坏分级,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天然翡翠都可以卖上好的价钱。有的人在开始接触翡翠时就会听到一个词——酸洗,这是翡翠的处理方式之一。那酸洗是什么意思?而酸洗过的翡翠怎么辨别?今天小编来告诉你。
酸洗其实就是处理的一种方法,在行业中俗称: B货,即漂白、充填。 经过强酸洗过之后是一定要进行注胶处理的,否则结构已经破坏了,变得易碎。这种处理方法最早出现于香港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,行家称之为“冲凉货”:严重打击了翡翠交易市场。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,翡翠的综合鉴定技术提高,到现在对翡翠B货的仪器鉴别技术已经相当成熟。
酸洗就是把翡翠浸泡在强酸溶液中,可以去除掉一些氧化皮以及锈蚀物或者深色瑕疵,但同样也可以使翡翠的结构发生变化,去除翡翠内部的一些杂质。通常情况下,人们会拿一些质量较差的翡翠原石或半成品去酸洗。酸洗过后的翡翠水头会变得很好,但是胶质感很强,要是追求收藏或者升值的话,就不建议购买了。而它的辨别方式,其实也不算难。
首先可以从重量上来辨别酸洗翡翠。翡翠会给人一种舒适的手感,让人觉得很有分量,不过酸洗过的翡翠,它的密度会发生改变,整体的结构都不如最开始紧密,因此重量会有所降低。加上酸洗后会再充胶,它的重量是绝对不可能比酸洗之前重的,同等体积大小的翡翠,酸洗后的会比A货轻一些,其密度也会发生变化。
其次可以通过瑕疵来辨别。因为酸洗的目的就是为了去掉翡翠中的杂质,所以它会给人一种完美的感觉,毫无瑕疵。这一点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。天然的翡翠仔细观察时会有些许的瑕疵,许多都是肉眼不可见的。如果酸洗后再进行染色的话,那可以看到翡翠的颜色鲜艳异常,颜色不太真实的感觉。
然后还可能观察翡翠表面。酸洗翡翠的表面出现酸蚀网纹,裂隙处会产生明显的凹沟,许多绺裂组成纵横交错的“沟渠”或“树杈”状纹路,我们称之为“酸蚀纹”。无裂隙的翡翠表面会出现较为均匀的不规则凹坑,分布面积大。凹坑形状不规则,内部粗糙无反光现象。但现在一些造假手段为了避免这种现象,会在酸洗之后多次抛光,直至看不见表面的“酸蚀纹”。
最后可以用的听声音法辨别翡翠真假。只要是清脆悦耳的声音,就表示是真的翡翠,要是声音浑浊沉闷,就说明这个翡翠是假的,这也是被应用的最广的方式之一。之所以会有声音的差别,是因为酸洗翡翠有着太多的化学成分了,导致翡翠结构发生变化。